

摘要:清华大学MBA毕业,2006年加入IDG资本,曾任IDG资本副总裁,有十八年的中国各类型企业经营、咨询、投资经验,有正规的企业管理教育背景,对企业战略、商业模式理论、创业辅导有独到的研究.......
现在都在玩互联网+,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哥们,他玩的是风险投资+,具体怎么加法,我们看看秦刚访谈工作室今天的访谈:
赵剑海,是我所见过的华南最杰出的投资人之一,IDG资本前副总裁。
我还在39健康网的时候,与他共事过。
他的简历挺牛,清华大学MBA毕业,2006年加入IDG资本,曾任IDG资本副总裁,有十八年的中国各类型企业经营、咨询、投资经验,有正规的企业管理教育背景,对企业战略、商业模式理论、创业辅导有独到的研究。
主持过江淮汽车集团战略规划项目、江淮股份公司(600418)组织结构变革咨询项目、日海通讯(002313)战略梳理及组织变革项目、洪涛股份(002325)战略梳理项目。
主导投资广州天创鞋业、柯玛妮克女鞋、千百度时尚、玉溪明珠花卉、北京梦之窗、华康保险等多家传统及TMT项目投资,曾任39健康网、玉溪明珠花卉董事。
如今他离开了IDG,出任创吧基金创始合伙人,和创新谷一起,挖掘过闪聘、鑫燕网络科技等高成长项目。
今天一起来看看他的最新项目,创吧,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与思考。

秦刚:老赵你好!你是什么时候离开IDG,决定自己创业的?
赵剑海:我是今年离开IDG的,其实我与创新谷的创始人许洪波教授通过一年多的互动,到最终搭班子创业,已有不少默契与共识。如今我们正在做的这个事,叫“创吧”,这是一个新的平台,是固化“孵化器+投资+网路+加速服务”四维一体的一个模式,这个模式打通VC行业和孵化器运营行业的商业模。
投资就不用解释啦,孵化简单讲就是提供场地,网络是在建一个“互联网+”的概念,我们想把一个流量入口做出来,还要做好媒体聚焦等事项。加速服务就是举办创业大集训营,为创业者对接各种资源,提供各类帮助,问诊,让企业跑得更快。
从过去经验来看,孵化器创业气氛做得好的话,项目成功率会提高很多,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环境下,创业者太多了,不仅要做对事,还要跑对赛道,创吧这种模式,会让项目成功概率有很大的提升,这也是我们“创吧”的一个初衷。
我们是5月9日成立,不到一周,孵化器的办公室入驻几经达到了60%。
我们的计划,“创吧”在广州至少要聚拢50%的优质移动互联网创业项目,未来要以广州为起点,将“孵化器+投资+网络+服务”模式迅速复制到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杭州等城市,目的就是一个,让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,在创业路上少走弯路,提高创业项目的成功率。
秦刚:你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机段做这个事?
赵剑海:因为我觉得这个时间段是非常好的时机,移动互联网时代,投资试错成本低,成互联网金融投资热的关键。在如此发展迅速的移动互联网创业浪潮下,很多创业项目会涌现,一个项目,从推向公开市场,被认可投资,到项目投资退出的周期大为缩短,我认为现在切入早期投资这个领域,将来是一个大的行景和机会。
另外,过去的投资管理经验告诉我,现在我们的“创吧”模式,在早期投资商业模式这一领域,是非常独创且有竞争力的。
对于创业者来说,也比一般的孵化器更具吸引力,因为这个运作模式高效,类似于社群运作。我们除了提供产地,还为创业者打开了一个投融资的圈子,同时还对企业进行相关的创业服务及辅导。
打个比方,过去我服务一个项目两个小时,就只能与这个项目单独的一对一沟通,沟通与人力成本很高。但是现在效率提高了,同样是两个小时,我们可以服务辅导10个创业项目。大家聚集在一起,有一个主题探讨,大家将这个主题下碰到的门槛提出来。
放在过去,我只有个人的经验在服务一个项目,现在,十个项目的负责人与辅导导师一起,共同探讨,有人提出一个难题,也许另一个人就提出解决方案了,因为同样的路径他已经走过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。
但是在过去,我一个人应对的时候,我不可能解答完很多问题,我还需要再去找人沟通了解,才能回来建议我的服务项目去做某些调整。但是现在在“创吧”的聚众模式下,众人的智慧,效率真的高很多。
秦刚:在你的描述中,“创吧”需要做好“互联网+”的概念,你这一块是如何设计的?
赵剑海:“创吧”的“互联网+”入口,是一个创新点,创业者的痛点就是,缺经验,缺资金,还有创业是很苦逼的事,如果能提供一个创业氛围,让大家抱抱团,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勉励。
所以我们思考,创业者能不能聚成一个社区?我觉得是有可能的,创业者本身就是网络的一个连接能力和品牌传播力非常强的群体。如果我们把“创吧”模式做好了,口碑营销传播开去,很多创业者已经被我们先用网络的方法连接起来。

